简短记录一下这些年,以及aha moment。
2007年,因为读了一本流行的书《世界是平的》,我开始探索海外外包业务,误打误撞开始了从国外接项目做的经历。开始接了项目是找人帮我做,那是和我稳定合作的程序员网名叫cosnis。当时我在上海,他在哪里,我也不知道。忽然有一天,客户的项目有紧急需要修改的地方,而我联系不上cosnis。然后我自己研究了一下他的代码(PHP),就给改了。
从此我就开始了编程之路。2008-2013,我经历了从上海到昆明。从一个人到4-5个人的小工作室。我们在freelancer.com上积累的review也越来越多。
2014年,因为生活有了对“稳定”的要求,我找了一份工作。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国内的公司做开发工作。2014年昆明的IT环境还是相当原始的,我来到那家公司,很快就发现我的技术能力,在当时简直是降维打击。很快,我从“程序员”到了“高级程序员”,还兼任“总监助理”。半年后,我就直接担任了“技术总监”。
当时我的一个朋友辞掉了北京的互联网大厂的工作,回到昆明。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想自己做点什么。但是一直没有好的方向。
2015年左右,也是全国各地在鼓吹“大众创新,万众创业”的时候。这种风气吹的我们也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在没有想好明确做什么的时候,就注册了公司,拉了几个人,开始了“创业”的历程。我们开始是接项目做。还好当时是“万众创业”,出来创业的人很多,我们也接到了几个初创公司的app之类的项目。维持了我们1年多的运营。
2016年年初我们接触到一个本地的“众创空间”,我们入驻到里面办公。这家众创空间的母公司是一个“投资公司”,他们想整合我们团队。我们当时因为自己也没有明确的方向,所以在简单的谈了一下之后,就同意了,拿了他们几十万块钱,就把公司的70%的股权转给了他们。我们就变成他们的一个子公司了。
他们的方向是互联网+农业,进入他们的体系内,我们也探索着找到了一个做农场管理SAAS的方向。花了1年多的时间在这个方向上。问题是其实我们这群人对农业是完全不了解,而且也没有兴趣的,所以在做这个产品的过程中,我们一是外行,二是一直在天人交战。最终于2017年年中,我决定买回公司的股权,也终止了农业项目的运营。
简单总结一下这一段经历:1. 没有方向,就出发了。2. 自己没有目标,只好为别人的目标服务。3.一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人无法在自己抗拒的方向上走很远。
2017年以后,我重启了自由职业和远程工作的旅程。我之前在做工作室期间的一个客户,2013年,我帮他重构过整个系统,2013年到2017年几年,这个项目的发展非常好,基本上是指数型增长,2017年之后,我一直远程维护着这个项目,这也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经历。
2017年,我发现了toptal平台,这个平台是一个比较高质量的自由职业或远程工作接单平台,客户给的单价相对比较高,面试也比较严格,我花了2-3个月的时间,经历了算法笔试、面试、demo项目的开发,最后成功进入toptal平台,之后我在toptal平台上也接到了硅谷那边的远程工作。
在这些年工作的间隙,我一直也在探索自己做一些产品的可能性。2011年做过一个chrome浏览器插件:Note Anywhere,可以让用户在任何页面上留便签笔记。到2015年左右,这个小插件就有了10万以上的用户。用户反馈了很多功能需求,但是那时候的我,没有看到自己开发产品的价值,而我也一直忙于各种项目,所以这个产品基本上没有在维护。另外还做过两个产品,一个内容锁广告平台:hasLockers, 一个二维码生成和消费平台any.codes。
这些产品的问题是:1. 我没有产品概念,这些东西做出来以后,没有继续进行迭代。2.我没有任何增长思维,这些产品做出来以后,基本上没有任何想法去推广他们。
2021年,我读了一些关于价值投资的书,有一次我读到关于“资产”和“负债”的概念,其中说只有给我们产生收入的东西才能叫做资产,我反思了一下,发现自己没有任何资产。我一直在用时间换钱。盘点了一下有可能作为资产的东西,我觉得Note Anywhere比较有潜力,因此我又开始了对Note Anywhere的维护,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开始了My Atoms的开发。
一瞬间我忽然有了产品思维,有了用户增长的想法,我开始给Note Anywhere加上了Google Analytics,开始分析用户属性,开始根据用户提的要求对产品进行迭代,开始研究其他类似的产品,对Note Anywhere和My Atoms的开发,我投入了巨大的热情。可以说是我随时随地都在思考他。My Atoms中的Stream概念,就来自于深夜睡醒的时候对产品的思考。
2022年,我发布了My Atoms,这是一个新的征程。
以上。